现在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凌晨好! 登录 | 注册 | 进入商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主 编: 杨炳麟
编 委: 谢  冕 杨匡汉
  吴思敬
韩作荣
  叶延滨 唐晓渡
  陆  健 程光炜
 
马新朝
耿占春
  商  震 杨炳麟
  杨志学 赵  勇
  杨晓民 何向阳
  (按年龄长者为先)
首 页 中原诗群 空间·网刊 中国诗歌馆 诗歌现场 中国诗歌社区 名家肖像 诗书画苑 网上书店
卖 场 理事广场 在线阅读 诗歌讲堂 高 端 对 话 窗 外 档 案 诗词园地
 
 
         综合新闻
更多>>
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周口市分会.. 12-12
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濮阳市分会.. 11-16
马新朝诗歌研讨暨追思会在郑召开 10-26
中原诗群高峰论坛暨第五届河南诗.. 11-4
中原诗群高峰论坛暨第四届河南诗.. 7-21
海纳百川,大家风范——吴思敬诗.. 7-21
中原诗群高峰论坛著名学者评论家.. 6-13
杨炳麟诗集《尘世》研讨会 9-25
高金光 刘高贵烛光诗歌朗诵会举行 9-18
马新朝诗集《花红触地》研讨会举行 5-23
 
 
        活动举办
 

郝子奇《星空下的男人》:低微的意义

      郝子奇的诗集名叫《星空下的男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形象。这个完整的形象应该是——星空下的男人和女人。但是他知道他是男人,不代表女人,虽然诗集中不少诗歌写到了女人,写到了爱情,但是仍然没有那样起名字,而是选择了准确地表达。我是赞赏和坚守王国维先生的“诗以意境为最上”之说的。而他这本诗集的名字就有意境,也是有美学意味的。《巴黎的忧郁》的作者波德莱尔说:阳光灿烂是没有审美意义的。为什么呢?太亮了,太刺眼了,不含蓄,没有回味儿的余地,太明确,失去了被深入的可能性,当然也就没有意境与意味了。而郝子奇的星空和星空下的男人,是有意境的,是美的、含蓄的,预留了很深很广的进入空间,是好的,这是可以肯定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诗集,很多名字都是不从意境中去找的,而是从慨念到概念,从口语到口语,完全没有美学的自觉与审美的自觉,或者干脆说就没有美学的准备,甚至于连美学的直觉都没有。但是胆子很大,都快“著作等身”了,却没有什么美学价值,这很悲哀。郝子奇的这本诗集的名字,我就很喜欢,因为它有意境,而且有概括力,把自己概括在一个星空下,不仅有诗人的孤独,也有诗意的境界,特别准确。 


      看完这本诗集以后,我脑子里面跳出两个字——低微。尤其看《那一抹浅黄的迎春》这首诗,我就找到了解读郝子奇诗歌的钥匙——他是以一种低微的立场、低微的体验、低微的洞察,做着低的、微的表达。他的低微的表达甚至有点琐碎,有点细腻的纤毫毕现,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低微和低微的表达才实现了陌生化。他不是“高大上”的表达,他站的很低,把自己看得很小,看成“微”,所以他能从低处看到很多站得高处的人看不到的东西;又由于他把自己当成微,所以他由微至微,从低微处体验与发现的,就与任何人不一样,这也就成就了他的创造,使他的创造完成了崭新的超凡脱俗的创造。其实有些诗稍微修改一下,是可以成为经典之作的。像《那一抹浅黄的迎春》,他写道:“媚俗流行的季节/低 微是高贵的/低到孤独 低到不屈/在寒冷 低到/哀伤的小草 低到/最后的沉默 说出/你最灿烂的语言”。在诗歌《在大雾中行走》中,他说“任何渺小的东西/浓到一定的程度/都会淹没比自己强大的事物”。每首诗里都有他在低微处发现的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我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他是这样一种姿态,所以他获得的体验和发现就实现了陌生化,而不是同质化与大众化,是属于他个人的,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就很有诗意。我觉得一个好诗人,一定是也必定是这样的——用一种与人完全不同的立场去观察、去体验、去表达。这是其诗歌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地方,也是诗集《星空下的男人》和其他诗集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他的成功就在他的低微的选择和低微的表达上。


      我说到其有些诗几乎可以成为经典,为什么是几乎而不是说他可以成为经典?问题就在于他的诗在形式上的创新还稍显不够,还没有摆脱“翻译体”诗歌的束缚,还在同质化的中国诗歌现状的泥潭中挣扎。我对中国新诗有一个看法:就是中国很多诗歌都是同质化,全是翻译体的形式。既没有古汉语精华,也没有民歌精华,精神资源贫乏,水分越来越大,但是就鲜见哪位勇士来“反动”一下。我们能不能不按“翻译体”排列?能不能不选择这几个词而用另外的词?也就是说有没有一点诗歌的“造反”精神?从这些诗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很老实的人,是一个很用心地读诗、写诗,用心提炼诗意、发现诗意、创造诗意的人,但他缺少一种狂妄的想要自己创造的颠覆现代诗歌传统的反动劲儿。我就想:郝子奇诗歌的未来发展和创造,在形式上敢不敢来一次“逆袭”?来一次“造反”?来一个“反动”?诗歌写作百分百是“自主创新”,而你敢不敢更彻底地来一次创新?


      我觉得郝子奇在每首诗里所获得的体验和发现都很好,但为什么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面把这些感觉一下子干净地表达完呢?这就是诗的形式和你体会到的东西没有完全融合的原因。我以为:只有完全融合时,才会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至于为什么它不能成为经典?这里就需要考虑怎样让它不能多一个字和少一个字。我认为其诗歌除了炼字的功夫有待修炼提高外,还有就是还没找到一种最舒服、最浑然天成的形式。现在中国新诗完全被翻译诗给影响给统治给同化了,这恐怕不行,新诗要发展,语言与形式也要创新,中国有56个民族,事实上,也有40多种语言习惯吧?只按一种“翻译体”写作,我认为是很恐怖的。而作为诗人,我们要想办法从民歌以及古代诗词里面汲取营养——我们老祖宗的文章很干净,文字美如斯。我个人认为:中国新诗要获得拯救,就一定要从古典诗词和民歌里面找出路。

来源:中国作家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诗刊    人民文学网    河南作家网    河南文化网    大河文业网    河南诗词网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刊社    人民网    诗歌报    央视网    作家网    文学报    腾讯网    新浪网    中华诗词网    诗林    中国书协网    中国文艺网    北方文学网    天津诗人网    北京诗人网    中国诗文网    左岸读书网    新诗代    诗生活    中青网    文艺报    中诗网    大豫网    光明网    扬子江诗刊    诗潮    绿风诗刊社    搜狐读书网    华语诗歌网    中国诗人网    当代诗词网    古代诗词网    中华诗词网    诗选刊    冰心网    文心社    小说界    诗中国    国学网    中文网    江南杂志社    山花    河南文艺网    百花文艺网    敦煌诗刊社    华语文学网    中国文苑网    红豆杂志社    诗词歌赋网    榕树下    大众网    中原网    新华网    商都网    中青网    学术网    星星诗刊网    半岛    诗词名句网    诗词吾爱网    中原诗词网    南方周末网    中国摄影网    外国文学网    中国文学网    古诗词    古诗文    文学乐    十月刊    搜韵网    读者网    意林网   
 

咨询热线:0371—66267916   66268398   66267915  合作联系关于河南诗人客服中心访客留言站长信箱关注我们 

河南诗人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网站声明

电子信箱:henanshiren@126.com

 河南诗人 2008-2017 (Henan Poet) 郑州市金水路99号建达大厦6D座 

豫ICP备12011436号-3   豫ICP备12011436号-2   豫ICP备120114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