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马加:成都是一座诗歌与光明涌现的城市
2018/3/10 14:39:48丨责任编辑:后台管理员丨浏览:(1232)
2018年,3月7日,北京,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趁着中午休息的间隙,记者来到了全国两会四川团代表驻地。一见到记者,吉狄马加就热情主动地与我们打招呼。这或许跟我们都是“四川人”有关。 
马加1961年出生于四川凉山,到1995年离开四川到外地工作,在四川和成都一共生活了34年。再回成都,就跟各种采风和工作有关了。最近的一次是参加杜甫草堂举办的“人日祭诗圣”活动。作为主祭人,他以极其“虔诚”的态度完成了所有活动。 
马加今年作为新代表,带给四川团的建议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关,他说,走访了全国很多城市,成都在这方面的经验给了很大的启示。“我觉得应该把成都经验推荐给更多的人”。
提及经验,他说不得不从成都市委市政府现在正在抓的“天府文化”开始。 “成都的文化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化”。吉狄马加说,成都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位居巴蜀文化的中心,在千里沃野的腹心地带,诞生过令世界瞩目的金沙文化,这一文化实际上是三星堆文化的孪生兄弟,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孕育积淀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天府文化特质。马加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往往是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主阵地。天府文化已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它不仅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成都人”有强大的向心力,对来成都就业创业的“新成都人”更有巨大的号召力。 马加对成都以“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为抓手,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决策点赞!更对新一轮城市总规对传承和发展天府文化的措施印象深刻: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体系;构建加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重点依托历史城区的特色地段,全面推动古蜀、水、商贸、诗歌、三国、民俗等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发展。 
马加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天府文化是包罗万象的,统领了所有的文化支脉,包括建筑、美术、文学、音乐,以及历史人文、当代社会的民风民俗等。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要素,赋予了成都这座城市积极向上的文化品质。在他看来,“天府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以及城市形象的有力阐释。 天府文化是有源之水,是有根之木,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如何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做好文化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和我们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吉狄马加认为,天府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源头,体现了一种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把它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他说,即便是城市的建筑,也应该体现天府文化的特点,使我们年轻人、普通市民也容易理解和接受,体现文化的一种亲近性。 


马加对成都推动天府文化创新创造转化与发展很是赞同。他说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有具体的行动来实现,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是活态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它才可能被延续下去。
作为诗人,马加认为“成都是一座洋溢着诗意的城市”。这一点,他认为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撑。他说,从古至今,有很多大诗人和文豪都跟四川和成都有关。他们或出生于成都,或与成都有很深厚的生活渊源,除了著名的李白、杜甫、李商隐,还有现当代的巴金、郭沫若,以及现在活跃在文坛的阿来和梁平。成都始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地标重镇。 “面向未来的时候,光在城池的前面,在人类精神的头顶。这座城池既是历史的成都,又是现实的成都,更是未来的成都,光明的城池。”吉狄马加将成都描述为“诗歌与光明涌现的城市”。在他看来,光明不是简单地说一座城市是否有日常生活中的阳光,而是在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里产生的所有美的东西都是有光明的。历史上,成都也曾遭遇曲折、战乱,但这座城市的文明为何能延续数千年?因为光明才是最主要的。
2017年9月,成都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诗歌周,马加担任组委会主任。吸引了全世界近30个国家最著名的诗人参加,那么多的诗人在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回忆起那场“天府诗韵”盛宴,他依然自豪不已。马加认为,这次诗歌周的成功举办,除了主办方和承办方的高度重视、优秀策划,更与成都是一座洋溢着诗意的城市底蕴有关。 
(成都与巴黎) 2018年国际诗歌周继续举办。马加说,为了体现诗歌的交融性和国际性,组委会选择成都和巴黎搞双城汇!就东西方诗歌与城市、与哲学的关系展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对话。我们将尽力做好相关工作,力争将诗歌周打造成成都市的又一张国际名片。 
最后,让我们以吉狄马加《献给妈妈的十四行诗·母语》结束本次采访: 妈妈虽然没有用文字留下诗篇/但她的话却如同语言中的盐/少女时常常出现在族人集会的场所/聆听过无数口若悬河的雄辩/许多看似十分深奥的道理//就好像人突然站在了大地的中心/她会巧妙地用一句祖先的格言/刹那间让人置身于一片光明//是她让我知道了语言的玄妙/明白了它的幽深和潜在的空白/而我这一生都将与它们形影相随/我承认,作为一个寻找词语的人/是妈妈用木勺,从语言的大海里/为我舀出过珊瑚、珍珠和玛瑙。
记者:王旭
撰稿:杨永茂 刘继 编辑:大堃 杜杜 来源:一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