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在历史中走来,就铭刻进历史中。一群人从历史中走过,生命历程便成为了一个时代。
时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激战正酣。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我们能迅速知晓每天发生的变化。看着数字在一天天高升,像一把利剑时刻刺进每个人的神经,变化一次,就深扎一寸。目睹耳闻惊心动魄的桩桩事件和点点瞬间,从医务工作者们奋战一线,到演变为全面的人民战争,这里面的紧张、焦灼、宽慰和承担、命悬一线到力挽狂澜,让我们不能不对这场不但主宰我们生命,还深深影响我们命运的灾难有更多扎进灵肉的认识和考量。
或许,这是我们在如火如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历史以另一面诠释着“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在许多领域的领跑的位置上,我们改变着自己,革新着世界。面对开拓和成就,抑或是灾祸和磨难,是种种淬炼,也是种种考验:它们求证着力量,更是验明能否有承载的智慧和勇气。
源远流长的民族成长史,于农耕文明里勃兴通达,中华骨血里深深渗透着黄土地的承载和担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地默然,对勤劳和时间,不会有丝毫辜负。每一个份付出,因为知晓有黄土地中那一份担当,人们才有了足够的自信。
一个颗种子的担当就有了一穗的成果;百穗之实就可以让一位农夫看到丰收在望;千千万稼穑之辛劳换得天下仓廪满溢。生之无忧,世之太平,这是土地和土地之生民的担当使然。
社祭坛的牺牲总是最鲜活、最壮观,庙祠里的香火还依然浓烈缭绕不散,饱含了人们对于“风调雨顺”的长久祈愿。天空不测的风云,带来的福祸总是那么多不确定的时间和数量,让人们在靠天的日子里对着这些不给予答案的土台石柱哀哀祈求。
华夏民族向来带着土地的深情宁静,千年的汗水和泪水滴落脚下,无非是想各得些安康、和乐。我们劳作,我们祈求,似其他物种一样,无非是要换取些最简单朴素的生存资本。回过头来看这些如今已消失殆尽的灵台圣坛,逝去的年代里人们所进行的这种祈祷,何尝不是一种开展的自我救赎。但不可阻挡的破坏和灾害,不断在挑战着人们,却又垮不掉应有的担当。多少次干旱洪涝,淹了立命的田地不久又被复垦;多少次地震毁了安身的居所屡被重建;多少次疾病瘟疫流行夺走性命却抢不走不息的再生。
历史在一年年的冷暖里形成,在一段段春夏秋冬的过度中把时代安放。面对冰冻的侵袭,万物以另外一种姿态来应对:水,换作坚硬的躯壳来固守内心;树木,用叶子护住根;而草芥,又在野火焚身中把根深埋,不屈地在等待春风吹起时,一朝复萌。
没有所谓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所谓最坏的时代。那些与爱同行的人,能够把自己放进同行人之中,思想上患难与共,甚至生死相依,从而创造了时代,历史由此才记得。所以,只会有最好的当下活出的最好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