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 |
|
2016-6-11 14:51:04 |作者 shineyhy |
空气里还残存着昨晚的寂静
窗外的一声惊雷
忽然
就瓢泼起酣畅大雨
心情顿时大好
那些终年积累的灰尘
终于在我百般执拗中
悄然低下头
甘愿变成盆景养土无疑
心底
也似要开出花来
这首精致微诗,读后确实让人“心底”不是“要”,而是“开出花来”。一首诗,无论多微,只要价值足够,便会把任何读者心灵的审美之“窗”打开。实境当中的超诣,形容面前的委曲,洗炼之后的典雅,自然里面的含蓄,流动休止的清奇,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哪一品,都无从单独描述这首美诗的格调,最终我还是要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精神”做眼,是的,的确是“精神”,读完你不得不“精神”起来,因为“那些终年积累的灰尘,终于在我百般执拗中 ,悄然低下头 ,甘愿变成盆景养土,心底 ,也似要开出花来”。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灰尘”升华“养土”,“养土”升华“花蕾”,这是正态的流动,“花朵”最终在“心底开出”,这是多大的造化,你说精神不精神,你说超诣不超诣,你说委曲不委曲(委婉曲折),你说典雅不典雅,你说含蓄不含蓄,你说清奇不清奇。“心底,也似要开出花来”是多么欢乐的结局,这是人性的胜利。这种发自心底的欢乐,开始于一声悍然而至的“惊雷”,“惊雷”打破了原先的“寂静”,“寂静”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相持阶段,反攻从“惊雷”的号令开始,“大雨”是反攻的武器,敌人是“那些终年积累的灰尘 ”,抒情主人公“我”也参加了战斗——“终于在我百般执拗中 ”,“那些终年积累的灰尘”输诚,反转,让人心花怒放,欣喜非常。这究竟是一场爱情的曲折,还是事业的阻滞,千万个读者千万种际遇,便就有了千万种读后感。这便是朦胧诗的魅力。这首诗的语言也很美,行云流水,节奏明快,自然而不阻滞。朦胧诗绝不是意象模糊,意象必须清晰,这样才能让不同的读者进行不同的内涵的解码。这首诗精巧的构思,意象在合乎自然之理中帮衬人性,通感人性。“终于在我百般执拗中,悄然低下头 ”写出了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人自我价值的弘扬。这在人性沉沦,物质至上的当下,特别有意义。诗的标题是“醒来”,被物质役使的心灵,能醒来吗?能让物质作为心灵的“养土”,让人性开花吗?能让人的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