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网名“君子乎”《形式就是内容》论诗一文,想到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也就是说,“君子乎”观点与马克思是一致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主体对客体观念的反映,都是客体作用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但是形式与内容毕竟是有区别的,否则在人们头脑中就不会出现形式和内容这一对儿范畴。
人的姓名,这是形式还是内容?比如毛泽东,其一生曾经使用过26个不同的名字(包括化名)。如果把一个人的姓名当做形式来看的话,不同的姓名对于毛泽东的人生(内容)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期间毛泽东化名李德胜,也就是改变了一下形式,而这种新形式的作用就是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保护了毛泽东转战期间的安全。正由于姓名这种形式对于人生内容的重大影响,产生了姓名学。
这位“君子乎”说自己的专业是研究语言学的,那么语言是形式还是内容?语言是主体(人)进行思维,认知客体的形式。主体对于客体的思维(逻辑内容)、认知(结果内容)是一致的,但是语言形式却呈现多样性,有汉语言文字,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德语法语等其他语言文字,单就中国存在蒙文满文藏文等语言文字形式,即便从汉语言文字来说也有繁体字和简体字,甲骨文篆书籀文隶书楷书行书,在录音机摄像机能够记录语言的现代化工具出现之前,从事记者职业的还要学会用来速记的专门符号文字。由此看来,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文字形式可以承载相同的内容。
现在作为门外汉也谈谈诗。我是不懂英语这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因此看到用英语写的诗词,不读其翻译根本不知道啥意思(内容),脑中呈现的只是abcdefg这样子的图形符号。同样的道理,还没有学习过语言文字的小孩,无论看到汉语诗词英语诗词还是其他语言写的诗词,小孩的头脑中大概和不懂英语的我一样,呈现的只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形式。所以语言文字作为主体的人进行思维、认知客体的符号体系,其所承载的内容是需要后天的灌输教育学习的,这样才能让语言文字这种形式承担主体思维、认知内容的任务。
汉语传统格律诗词只是汉语诗词中的一种形式(现在的歌词不同于古代的歌词)。作为独特的形式也是需要灌输教育学习才能承担抒发思想感情(内容)的任务。正由于形式的独立性,于是就有了诗词格律线上检测工具的发明。所以在古代,格律诗词是一种贵族化文学样式,一般人是学不会的。自从发明了网上诗词格律检测工具,为古格律诗词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形式条件。
诗词的平仄格律当然是形式,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对仗等等都是形式,作为形式是需要熟练掌握的,才能为抒发思想感情的内容服务,形式与内容只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浑然一体。但是为什么同样的语言文字、平仄、对仗、拟人、比兴、含蓄、夸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等这样的形式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就有了诗词水平的高下之分?归根结底于作者对于事物内容构造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思想水平是不同的,情感体悟是不同的,每一位作者由于所处地位、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于生活及事物和范围的认知程度不同,就有了诗词内容的各具特色,诗词水平的高低之辨,基于这一点,我们说任何文学形式都是人学。毛泽东的诗词是独特的,聂绀弩的诗词是独特的,因为其人生经历(内容)是不同的,所以都是独特的,也因此就有了每位作者的作品具有潜在的可读性。
我与“君子乎”先生不同之处在于,我认为任何事物包括诗词都是以内容呈现的,“君子乎”却认为任何事物包括诗词都是以形式呈现的。再引用一下马克思的话:“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对于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外国人以及婴幼儿来讲,看到的汉语诗词就是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对于他们而言不经过翻译和讲解就没有任何价值。只有当内容呈现在读者脑海中,诗词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归根结底任何事物都是以内容呈现的,形式只是人们(主体)头脑中对内容形成的一种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