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作荣 (1947.12.16-2013.11.12) 笔名何安,黑龙江海伦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解放军工程兵战士、排长、师政治部干事,转业后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编辑、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协第六、七、八届全委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万山军号鸣》、《六角的雪花》、《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少女和紫丁香》、《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韩作荣自选诗》、《纸上的风景》,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诗的魅惑》,随笔集《圆的诱惑》、《另一种散文》,报告文学集《隐秘与灾变》、《城市与人》等。诗歌《凝视》获1993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隧道口,飞进一只蜜蜂》获1984年北京文学奖,诗集《韩作荣自选诗》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另获首届茶花杯艾青诗歌奖、光明日报诗征文奖等奖项多种。2012月4月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6月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13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66岁。
韩作荣创作年表 (1958—2013)
1958年 在海伦县实验小学读书,下乡秋收期间开始涂鸦写作,曾写过60余首所谓的七言诗。
1960年 在海伦县第二中学读书。迷恋古典文学,喜读唐诗宋词,并偶尔练习写作。
1963年 在哈尔滨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专业读书。开始接触报刊上的新诗,在图书馆借阅大量文学作品,开始新诗写作练笔。期间,北师大毕业的语文老师耿吉兰曾予以辅导。中文系毕业的舅舅关永业亦予以鼓励。
1965年 在校广播站、《红与专》板报上初次发表诗歌。在学生会征文活动中,应征诗获奖。
1967年 与同学徐景祥一起,办学校的铅印报纸《农机战报》。写应景文章。偶尔写点诗。
1968年 毕业分配到牡丹江农机修造厂,初负责工厂宣传工作,后去车间当发动机修理工。亦读一些文学书籍,偶尔试笔写作。
1969年 调厂技术室工作。1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新兵训练期间,为新兵业余演出编写小节目。
1970年 新兵下连队后第三天被调至团政治处宣传股任新闻报道员。发表大量新闻稿的同时,在《工程兵报》发表第一首诗。
1971年 在工程兵文化部所办内部刊物《连队文艺》发表组诗《野营之歌》。12月到北京参加工程兵首届创作学习班,得到主持人陈淀国及出版社编辑的辅导、帮助。在学习班初次尝试小说写作,首篇小说《军训之前》反复结构、重写四次勉强过关。第二篇小说《优秀》则一挥而就,成为被出版社选中的三篇作品之一。但小说写作从此罢笔。小说审读期间所写十四首短诗,全部收入《工程兵之歌》诗集中。
1972年 5月,《解放军文艺》复刊。复刊号上发表了公开发行报刊上的第一首诗。7月号、12月号又分别发表了诗作。年中,被任命为机械一连排长。
1973年 在《解放军文艺》发表第一个组诗。被借调至《解放军文艺》社帮助工作,在李瑛领导下当助理编辑。期间阅读了五大书柜诗集,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新诗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一些外国诗人的诗。
1974年 调至师政治部宣传科任文化干事,负责全师的文艺创作。主办过师文学创作学习班。继续写工程兵部队生活的短诗在一些报刊上发表。
1975年 因李瑛有写作任务,再次被借调到解放军文艺社,和雷抒雁一起编诗。仍坚持写作,作品时有发表。
1976年 第一本诗集《万山军号鸣》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由陈淀国先生推荐,责任编辑为满锐先生。并请时任《解放军文艺》美术编辑的肖映川插图。
1977年 1月,被借调至《解放军报》文化处工作,负责处理自然来稿。在《诗刊》、《人民文学》发表组诗、诗作。
6月28日,被调至《诗刊》社工作。办手绪时出现差错,被告之全国第二批转业干部退役时办理。故穿军装在《诗刊》社工作了一年。7月,去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及归来之后写了40余首诗,以《内蒙古纪行》为题,分别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处发表。
1978年 正式转业到《诗刊》工作,先后负责中南、西北两个大区诗稿的责任编辑。阅读了三十年代一些诗人的新诗集,通读了文革前创刊至停刊的《文艺报》、《文艺学习》合订本。亦写了一些短诗及稍长的诗发表在报刊上。
1979年 开始尝试无韵诗的写作。在新时期之初,打破韵脚的束缚、注重诗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当时是鲜见的探索,甚至不被一些报刊相容。
1980年 仍在《诗刊》当编辑。和《人民日报》文艺部的徐刚等朋友常去北纬饭店看艾青,和邹荻帆等为艾青祝寿。请昌耀来京修改长诗。推荐徐晓鹤、梅绍静参加首届青春诗会。以《北方抒情诗》为总题,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萌芽》、《北京文学》等刊发表组诗作品。获以艾青、公刘等为评委的“石榴花全国新诗比赛”二等奖。
1981年 2月,调至《人民文学》杂志社,任诗歌编辑。和副主编李清泉随中央慰问团去西沙群岛。写短诗20余首。
1982年 工作之余仍坚持写作,多以北方以及回忆部队生活为题材。发表量较大。并尝试着写了一点儿散文诗。
1983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集中写了一批写给孩子的散文诗,亦写了一些从日常生活发现诗意的短章。第一次去云南、新疆。参加首届遵义诗会。
1984年 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六角的雪花》。和严辰、冼宁再次去云南体验生活,亦写了部分诗作。
1985年 担任《人民文学》二编室副主任。主持诗歌栏目,从五月始每期重点推介大组诗作。在半年时间内,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歌词班讲授“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课程,每周一课。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北方抒情诗》。不久再版。11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静静的白桦林》。 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诗集《爱的花环》。回忆部队生活的诗作获北京文学奖。
1986年 分管刊物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二审工作。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经典作品,在写作中融入象征意味,写了一批转型期的作品。
1987年 10月,昆仑出版社出版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发行3万余册。亦写了一些诗与散文诗。受社里指派,与王南宁一起去火灾现场采访,写纪实文学《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此篇文章经读者投票,被推选为本年度《人民文学》读者最喜欢的数篇作品之一。
1988年 1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裸体》。9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少女和紫丁香》。写长诗《穆库尔谷地》、《陕北民歌》及一些短章。
1989年 写《深秋的十六行诗》组诗16首,发表于《星星》诗刊。改就长诗《雪季》,初发表于《北方文学》,后选载于《诗刊》。受社里指派,赴福建南平写纪实文学《三星之光》。
1990年 6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雪季·梦与情歌》。写组诗《梦醒》及一些短章。应中央电视台之约写电视艺术片《窑变》、《灵芽瑞草》。艺术片《窑变》获亚广联奖。与李小雨、邹静之等译为意大利文的诗五人集在意大利出版。
1991年 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玻璃花瓶》。9月,明天出版社出版诗集《瞬间的野菊》。写长诗《重叠的水》,发表于《天津文学》。受社里指派,赴鞍钢写报告文学《白火》。诗作获《解放军文艺》年度优秀作品奖。
1992年 写长诗《无言三章》,发表于《星星》诗刊名家新作栏。此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纪新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九十年代的诗”一节中重点论及、评介。写长诗《无题三章》。
1993年 写长诗《无为三章》。三个三章曾被北师大编辑出版的《新中国文学史略》简要论及。另写一些短诗。受辽宁省体委之邀及社里指派,赴沈阳写纪实文学《“马家军”的奥秘》。《人民文学》发表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数家省报连载。被任命为《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94年 写长诗《火域》、《火焰》及部分短诗。受社里指派,赴长沙写纪实文学《城市与人》上部。发表后引起反响。获长沙市文学奖。
1995年7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韩作荣自选诗》。此诗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纪实文学集《隐秘与灾变》,为“当代纪实名家精品文库”中之一种。应长沙市之约写纪实文学《城市与人》下部。另写部分短诗。12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缅甸。12月底,被任命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轮值终审刊物全部作品。
1996年 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城市与人》。此书亦入围首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集中写了一批随笔,《有病》、《明哲的聪慧》、《快乐》等,分别发表于《当代》、《十月》、《中国作家》、《美文》等刊物上。并分别为几家报刊写随笔专栏。写访问缅甸的组诗十余首,分别发表干《诗刊》、《当代》。写《裘皮店》、《宁静》等短诗。
1997年 8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圆的诱惑》。写《残缺》等一些短诗。
1998年 写《梦境》、《一九九八年的初雪》等一批短诗。
1999年 写长诗《伊金霍洛》,短诗《野生动物园》、《虚拟的爱情》等作品。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子夜星河”栏目之约,连续两月每周一次诗歌讲座直播,亦介绍了一批诗人。
2000年9月,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纸上的风景》。写长诗《寻找一株大树》、短诗《夜晚翻过身来》等。从本年度起,受中国作协创研部委托,每年选编一本《中国诗歌精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 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诗论集《诗的魅惑》。经作协和本单位全体人员投票推荐,被任命为《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第一责任人,主持全面工作。
2002年 除为朋友出书写几篇序言、评论,两年内基本没写东西,全身心投入刊物工作之中。刊物连续获国家期刊奖金奖。杂志社被评为中央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单位。
2003年 流行非典型性肺炎期间,每日去看望值班人员,打电话了解每个部门人员状况。避祸期间,写了组诗《关爱生命》,另写了一批短诗,写多年来令自己动心、无法忘却事物的追忆,在诗之内涵及写作方式上进行一点儿新的探索。发表后被几本年选重点选载、推介,反映良好。作为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约旦、突尼斯。归来后写组诗《从约旦到突尼斯》八首,发表于《诗刊》。
2004年 被任命为《人民文学》主编。11月,作为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期间写了几首诗之初稿。获光明日报征诗奖。
2005年 忙于刊物及社里事务,偶尔写一点儿诗及评论文章。获首届艾青诗歌节茶花杯诗歌奖。
200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诗集《重叠的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半醺斋随笔》。亦忙于事务与出差,偶尔写一点文章与诗。
2007年2月,只身前往埃及,参加开罗诗歌节以及“全球化时代的阿拉伯儿童语言研讨会”。在会上朗诵、发言,并写了部分诗之初稿。1月,昆仑出版社出版诗论集《诗歌讲稿》。11月,明天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另一种散文》。
2008年 写《写给妈妈》长诗,发表于《鸭绿江》,《诗选刊》转载。写《黔之诗》组诗14首,发表于《人民文学》。7月,正式退休。10月,作为中国诗歌学会诗人代表团成员访问韩国。获中国星星2008年度诗歌奖首奖。获第九届韬奋出版奖。获中央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 10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学评论集《文字的背后》。改写、追记参加埃及开罗诗歌节所写短诗,成19首,分别发表干《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参加诗人、作家访问团采风多处。作为评委参与多次评奖。
2010年 写《农历:一个人的节气》组诗24首,发表于《中国诗歌》、《诗选刊》。改写、重写访问日本、韩国诗一组,发表于《上海诗人》。《一诗千改始心安》发表于《词刊》2010年04期;《新诗:被遮蔽的写作》发表于《诗选刊》2010年06期;《诗:主观的创造》发表于《诗潮》2010年09期;《倾听》发表于《中国诗歌》2010年10期。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词语的感应》。年中获言子文学奖诗歌奖。
2011年 《丝绸之路》发表于《西部》2011年02期;《穿越(组诗)》发表于《诗刊》2011年02期;《蓝鸟》发表于《中文自修》2011年02期;《词语的感应》发表于《诗选刊》2011年02期;《诗从何处寻》发表于《词刊》2011年05期;《诗毕竟是诗》发表于《文艺报》2011年09期;《写在雷锋纪念馆(外二首)》发表于《诗刊》2011年24期。
2012年 《有声有色的思想》发表于《词刊》2012年01期;《以诗的敏感表现人生主题》发表于《文艺报》2012年01期;《精神还乡的情感价值》发表于《光明日报》2012年02期;《期待“伟大的读者”》发表于《文艺报》2012年02期;《天赖之音》发表于《杉乡文学》2012年03期;《只身走埃及》发表于《中国作家》2012年05期;《生命的超越于神圣的歌唱》发表于《诗探索》2012年06期;《酒宴》发表于《诗探索》2012年06期;《生命的超越于神圣的歌唱》发表于《诗探索》2012年06期;《彭燕郊现象》发表于《扬子江诗刊》2012年07期;《追忆与沉思(组诗)》发表于《诗潮》2012年10期;5月,受邀担任《河南诗人》的编委,并参加“中原诗群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联谊会”、《河南诗人》第一届编委会。
2013年 《敏感的神经与诗的发现》发表于《文艺报》2013年01期;《小草仍在歌唱》发表于《河南诗人 》2013年1期;《萧山撷句之一:发动机厂》发表于《江南(诗江南)》2013年05期;《复活母语、沟通中西诗学的写作》发表于《扬子江评论》2013年06期;《少女与紫丁香(选章)》发表于《散文诗世界》2013年07期;《不要吝啬我们的赞誉之词》发表于《作家》2013年08期;《崛起的山东诗群》发表于《文艺报》2013年09期。2013年6月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同月应邀郑州中牟采风活动,作《中牟寻诗(七首)》;9月参加第三届中原诗群高峰论坛,参加了杨炳麟《尘世》研讨会,发言《技巧是对真诚的考验》。11月完成长篇传记文学《李白传》。
2013年11月12日心肌梗塞逝于北京,享年66岁。
(说明:因资料所限,“韩作荣创作年表”有待进一步搜集整理完善。 ——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