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阳,女,1966年生,祖籍安徽。1988年毕业于郑大中文系,1991年获郑大文艺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十六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著有《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1996)、《肩上是风》(1999)、《自巴颜喀拉》(2001)、《思远道》(2002)、《梦与马》(2002)、《夏娃备案》(2004)、《镜中水未逝》(2004)等多部。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文学理论批评奖”、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当代作家评论》评论奖、《南方文坛》评论奖等。主编有《HOW FAR IS FOREVER》(英文版)、《知识女性文丛》以及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年度短篇小说卷等多部。
文艺生涯
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艺评论》、《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东方文化》等发表论文二百余万字。
代表著作:有《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版)、《肩上是风》(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版)、《自巴颜喀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版)、《思远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梦与马》(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版)、《夏娃备案》(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版)、《镜中水未逝》(河南文艺出版社2004版)、《批评的底气》等。
代表论文有《文学:人格的投影――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家族与乡土――20世纪中国文学潜文化景观透视》《部落与家园――近年小说的一种文化倾向》《不对位的人与“人”――人物与作者对位关系考察暨对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分子形象及类近智识者人格心理结构问题的一种文化求证》《12个:1998年的孩子》《夏娃备案:11999》。论文论点20余次被《新华文摘》、《读书》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心理学》转载、摘编。论文入选《河南新文学大系》(1917--1997)(理论批评卷)(河南大学出版社)、《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理论评论卷》(华文出版社)《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作家出版社)《2001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多种选集,
散文入选1997中国文学排行榜,1998、1999、2000、2001、2002《中国最佳散文》《中国最佳随笔》(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2000、2001《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散文经典》(云南人民出版社)多部选集。
自由的文体想象力使何向阳的文学批评有时成为一种感性化的再创造过程。何向阳视野宽阔,思路活跃,治学严谨,虽然宏观把握和理论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但何向阳却能将细腻的艺术感受与深湛的理性思考融于一体,使其批评文本展现出丰沛的人文意蕴。何向阳的批评实践注意广博地占有材料,爬梳辨证,沿流溯源,达到对批评对象的深入认识和丰赡繁富的表述,同时富于激情,具有诚恳、真挚的精神品格。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首届“河南省十大青年社科优秀专家”,首届“河南文艺十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五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首批人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首批人选”,三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新闻人物”。 1990年,“河南省1979――1990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论著奖”;
1992年,“河南省首届文学新人新作奖(理论评论)”;
1995年,河南省省直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1997年和1998年,连续两年获“河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998年,获中国社科院、团中央颁发的“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0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河南省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评论奖;
2001年,何向阳摘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成为这届鲁迅奖河南惟一获奖者,也是河南省理论评论界第一位获得这一全国最高奖项的理论评论家。同年,再获“冯牧文学奖”大奖;入选“2001年河南文艺十大成果”。
2002年,获得了“冰心文学奖”;评为“河南省十大青年新闻人物”;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南方文坛>评论奖;
2003年,获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
2004年,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04年评为首批“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2005年,入选“全国优秀妇女读物”暨全国妇联推荐作品;评为“河南省巾帼创业标兵”;“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2006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9年与2006年,获得“河南省优秀图书奖”;
1995年、2003年,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1998年与2005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6项省级奖;
代表作:
1、《思远道》
本书是女学者的一部文化思想随笔集。文章多以人物带学理,内容涉及置身于墨侠、儒、道、释四种传统文化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特征,以及书与人关系中人格与文格的契合,从中探究文化流脉中民族思想生息传承的人文线索,以文化求道途。书中还附有代表性人物图片,以结构理辨与实证。
2、《自巴颜喀拉》
这部作品即是一份以乡村民众生活为基点的个人记录;并将现实、历史、个人、集团、部落、自我纠缠在一起,凭此展现出与河流相关的自然、文化和精神这三层内涵。
3、《夏娃备案》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这套书不是宣言,也不是证明,而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呈现”与“展示”,这代批评家将用他们最优秀的批评文章标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其它作品
《批评的底气》、《夏娃备案:1999》、《一个叫“我”的孩子》、《无名者的潜在写作》、《12个:1998年的孩子》、《风云变,或曰三代人》、《不对位的人与“人”》、《复制时代的艺术与观念》、《家族与乡土》、《“审父”与“恋祖”》、《部落与家园——近年小说的一种文化倾向》、《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张承志创作精神描述》、《肩上是风》、《文学:人格的投影——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
相关文章及评论
《庄重文文学奖授奖评语》《冯牧文学奖授奖评语》